综合报道,中国公安部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一个月来成效初显,8月份,全国因酒后驾驶肇事导致死亡人数同比下降超三成。但是,酒驾行为并未因此次专项治理而“销声匿迹”,顶风作案者依然大有人在。此次整治风暴过后,酒后驾驶是否会“卷土重来”?这引起了媒体及专家的高度关注。
成效初显 酒驾肇事致人死亡降幅明显
今年以来,杭州、南京、成都等地先后发生飙车肇事、醉驾致死案件,酒后驾驶问题进入公众视野。从8月15日开始,一场前所未有的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风暴,正在全国各地相继掀起,并取得初步成效。
8月14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自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
专项行动将对酒后驾驶进行法定处罚上限,公安部要求坚决做到“四个一律”: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暂扣驾驶证3个月;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一律拘留15日,暂扣驾驶证6个月;对一年内2次醉酒驾驶的,一律吊销驾驶证,两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属营运驾驶员的,5年内不得驾驶营运车辆;法律法规规定有罚款处罚的,一律从重处罚。
专项行动首日,各地即积极开展统一行动,形成严管态势,全力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
公安部消息显示,8月15日至22日,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上升势头放慢,酒后驾驶肇事致人死亡降幅明显。8月份全国因酒后驾驶肇事导致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2.8%。
各地交管新规不断出台 酒驾肇事可判死刑
公安部部署上述专项行动时要求,对对酒后驾驶坚决做到“四个一律”,专项行动开始后,各地纷纷出台严厉措施,其中,广州、成都等地交管部门要求对醉驾一律“顶格”处理。
浙江省高院出台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若干意见》中关于交通肇事处理意见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引来各方关注,特别是《意见》中 “交通肇事后报警不能认定自首”的规定更是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与质疑。而在重庆市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后及时报警、维护现场、抢救伤员、如实供述罪行的都算自首。
武汉市交管部门则宣布,对查获的酒后(含醉酒)驾车人实行单位抄告制,并要求各单位建立内部追究制度。据通报,首批抄告到单位的16名醉驾者,均已受到单位重罚。
上海警方日前也公布了针对酒后驾车的最新执法原则。首次明确,“酒驾”者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通行规定,对其行为会造成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生命财产安全的结果持放任态度的,应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责,该刑罚的上限为死刑。
日前,河南滑县魏法照酒后驾驶,先后在两处肇事致8死3伤被判处死刑,成为河南省首例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醉驾者判处死刑的案件。此外,四川孙伟铭醉驾案日前改判无期徒刑,几乎在同时,广东 “佛山孙伟铭” 黎景全重审亦同样被免死刑。
媒体称整治风暴“收获颇丰”
刚性执法或成常态,醉驾定罪量刑引发全民大讨论……媒体在总结此次专项行动时,认为这次治理“斩获颇丰”。
有学者建议,公安部门应当不定期、不定点、经常性地开展检查,而不是仅限于“集中整治”。公安部一位负责人则表示,此次全国性集中整治后,严厉打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仍将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实现常态化。而浙江公安厅厅长王辉忠也认为,对交通违法行为尤其是“醉酒驾”,依法严管强调常态化,就是要防止严一阵松一阵,要让心存侥幸的司机“谈酒色变”。
“酒驾”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法成本”过低,处罚太轻,现行法律已不足以遏制“酒驾”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众多专家学者借这次专项治理呼吁对酒后驾车从严立法。
“醉酒驾车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根治,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法律制裁手段缺失的疑问。”一位法律界人士分析说,各种因素最终促成此案成为全社会痛治酒后驾车现象的一个拐点。
有媒体认为,此次整治酒驾的另一大收获是,“酒后不开车”的观念深入人心。
整治酒驾不可急于求成
整治酒驾迎来一片叫好声。但也有评论指出,此次治理行动并没有摆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传统思路,这一思路让人无法对全社会的生命安全掉以轻心。专项行动之后,酒驾行为是否会“卷土重来”引人关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教授丁立民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说,治理酒后驾驶是一个长期综合治理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努力:“治理酒后驾驶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指望一两次运动式的执法行动就彻底治理好。这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纳入社会综合治理。这中间,政府的责任不能缺失,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酒后驾驶单凭公安交警部门的严查严控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社会各界、单位、同事亲朋共同制止,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抵制的局面,酒后驾车交通违法才能实现有效治理,酒后驾车交通事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车德”缺失 严打醉驾还要加强道德自律
公安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整治酒驾行动将持续两个月,集中警力来做酒后驾驶的执法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让酒后驾驶成为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压线”。接下来,会采取一些灵活机动的措施,对餐饮、娱乐场所比较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部署,并改变以往的规律,使酒后驾驶违法人员掌握不了交警执法的特点,时刻保持警惕的心理。
据这位负责人透露,除了继续严格查处酒后驾驶行为和不断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还将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人民日报》称,当前“车德”缺失的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构建和谐的交通环境,既要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也要依靠道德的自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刘建军也指出,“酒驾”既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他认为,用庞大的法律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和整治是必不可少的社会控制手段,没有道德支撑的法律难有成效。市场不只是资本出入与物质交换,其中的灵魂是人。良心、道德、礼仪等,决定着立法、执法、守法水平。
《广州日报》则发表《严打醉驾,还要反思酒文化》的评论。文章认为,传统的劝酒逼酒陋习助长了醉驾的恶习。醉驾背后实质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即汽车文化和酒文化的冲突,如何处理醉驾体现了两种文化“谁优先”的思维。
文章指出,在严打醉驾之外,有必要对酒文化中那些劝酒逼酒陋习给予一定的警示,让劝酒者也承担部分醉驾责任,或许是改良传统酒文化的契机。唯如此,才能强化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在酒文化和汽车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同时为酒文化注入汽车时代所应有的新内涵。
来源: 中新网